“院”为你来 | 体道识穷达,育德譬源泉—苏州大学体育学院欢迎你!
最美苏大,百廿东吴
你想知道的体育学院~
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
民族振兴的梦想
体育强则国家强
国运兴则体育兴
百廿苏大,沧桑砺洗
薪火传承
经过几代体育人的不懈努力凝练出
“健、行、厚、德”的精神品质
一.院长寄语
二.学院特色
三.专业介绍
四.就业方向
五.多彩校园
六.走进学院
一 院 长 寄 语
苏州大学体育学院办学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1924年东吴大学时期成立的体育专修科,是一所伴随中国体育发展与时俱进的体育学院。依托百年名校,心系教育大计,扎根姑苏大地,学院秉承“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的校训,经过几代体院人的薪火相传,凝练出了“健”“行”“厚”“德”的精神品质与“包容、公平、高效”的办学理念,培养了包括奥运冠军吴静钰、孙杨在内的万余名高水平体育人才。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得天下英才而教之,是时代之幸事,教育之幸事,教师之幸事。赓续百年的苏州大学体育学院,是你追逐梦想的摇篮,是你展现才华的舞台,是你赢得出彩人生的沃土。在这里,你可以肆意地追逐“更快、更高、更强”,也可以尽情地“博观、约取、笃行”。钟灵毓秀在江南,人杰地灵是姑苏。2023级的新同学们,苏州大学体育学院期待你的倾情加盟!——体育学院院长 陶玉流教授二 学 院 特 色
苏州大学体育学院的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1924年的东吴大学体育专修科、1952年的江苏师范学院体育系、1982年的苏州大学体育系。1997年成立体育学院,至今已有90多年的办学历史。依托百年名校的深厚底蕴,经过几代体院人的薪火相传,苏州大学体育学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已建成从本科到博士后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是一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体育学院。
学院现有体育教育、运动康复、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训练4个本科专业;拥有体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体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学校是全国学校体育联盟(体育教育)江苏分联盟盟主单位和江苏省体育教育联盟盟主单位。体育教育专业、运动康复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是江苏省体育学类重点专业。学院拥有包括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体育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模范教师、江苏省教学名师等在内的一流师资队伍。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占79.6%,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57.1%,具有海外留学经历教师占36.7%;博士生导师16人,硕士生导师50人;国际级裁判3人,国家级裁判10人;另有柔性引进、兼职、客座教授、外聘博导20余人。
学院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国家级规划教材、江苏省教学团队等优质教学资源。拥有“省队市办、市校联办”高水平运动员培养基地和江苏省体育产业人才培养基地。拥有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国家体育总局机能评定与体能训练重点实验室、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产业研究基地、国际奥委会奥林匹克研究合作伙伴、中国篮球文化研究中心、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等科研平台。
加强学生培养国际化建设,注重学生国际交流能力的培养,与美国春田学院、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日本筑波大学、捷克帕拉斯基大学、新西兰梅西大学等国际知名高校均有长期合作协议,每年选派并全额资助品学兼优的学生前往国外名校开展研学,不断提升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
07学生(团队)竞赛荣誉
长期以来,学院致力于高素质体育人才培养,以各级各类赛事为平台,以赛促学,彰显体教融合特色,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了一大批高水平体育专业人才。1997年、2019年,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两次代表江苏省参加全国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基本功大赛,均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运动康复专业学生荣获第四届全国高校运动康复专业学生技能大赛团体一等奖;多名运动健儿代表在全国学生运动会中表现出色,再次为学校争得“校长杯”。
三
专 业 介 绍
体育教育(师范)
专业名称:体育教育(师范)
专业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教育学学士学位
1.学科优势/专业排名:
体育教育(师范)专业溯源于1924年东吴大学创办的体育专修科,1926年增设四年制体育本科,1977年设置体育教育专业;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举办“4+3”本硕连读试点班。2006年成为江苏省首批高等学校品牌专业,2010年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培育点,2012年被评为江苏省体育学类重点专业,2015年被认定为江苏省“十三五”品牌专业,2019年12月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1997年,在首届江苏省和全国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基本功大赛中双双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2019年再次获得全国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基本功大赛团体总分第一名。近百年来,体育教育专业为国家培养了6000多名合格的体育工作者。目前,体育教育专业综合实力处于“江苏第一”和“全国一流”的地位。
2.人才培养目标:
综合培养目标:本专业贯彻和落实党和国家“立德树人”、“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方针,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热爱教育事业、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优秀教育工作者。
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和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掌握扎实的体育专业理论知识和运动技能、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和学习能力,熟练运用各种体育教学技能和方法,能胜任江苏省中小学体育课程的教学与研究、课外体育活动、业余训练与竞赛和管理工作的卓越体育教师。
3.主要专业课程:
体育概论、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心理学、学校体育学、健康教育学、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体育课程与教学论、田径、篮球、足球、排球、武术、体操等。
4.就业前景:
能在大中小学校、业余体校、各级体育机构、体育研究机构、社区服务中心、体育健身俱乐部、国家公务员、部队等领域从事工作。
5.人才培养特色:
本专业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总目标,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着力培养理想信念坚定、教育教学能力突出、未来发展可持续的师范生,将“四有”好老师标准、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和“四个服务”等要求细化落实到人才培养全过程,形成了“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人才培养机制,摸索出了“践行立德树人、专业基础扎实、善于以体育人、持续创新发展”的新时代师范人才培养特色。
运动康复
专业名称:运动康复
专业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学位
1.学科优势/专业排名:
运动康复专业是体育学与康复医学相结合,以物理治疗为主体,利用运动为主要手段,帮助创伤、慢性疾病、神经病损、老年人等功能障碍人群提高身体功能,以重返社会及运动生活为目标的本科专业。苏州大学自1999年开设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该专业2010年成为江苏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2012年招生调整为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运动康复方向)。2014年学校获批“运动康复专业”,2015年开始招生,并授理学学士学位。2021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以及省级一流本科专业。2021年江苏省卫健委下发了同意运动康复专业毕业生报考卫生专业技术资格的文件,将运动康复专业毕业生纳入医疗卫生专业技术资格执业范畴。2021年10月在第四届全国高校运动康复专业学生技能大赛中获得团体一等奖。
2.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具备现代康复和体医融合的理念,系统掌握运动康复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具备扎实的康复医学和人体运动科学的知识体系,系统掌握运动康复诊疗技术。
3.主要专业课程:
运动康复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化学、康复评定学、运动损伤与康复、传统康复方法学、运动疗法技术、功能解剖学等。
4.专业前景:
学生完成主要课程毕业后可以报考康复治疗师,能在各级医院、各类康复机构、科研机构和健康机构,从事运动防护、肌肉骨骼康复、慢性代谢性疾病和神经病损的运动康复等方面工作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并具备一定的教学与科研能力。
5.人才培养特色:
本专业以培养服务于“健康中国”和“全民健身”国家战略需求人才为办学目标,以“体医融合”的知识体系和课程结构为专业特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体育运动科学与康复医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在各级医院、康复机构和运动训练基地等从事功能康复与运动训练服务的高水平应用型本科人才。
本专业特色是基于预防、治疗、康养的生命健康全周期的健康科学新理念,以打造既精通“体育运动专项理论”,又掌握“医学康复专业技能”的复合型创新人才为培养目标,形成了以体育+康复医学的优质课程为代表的“体医融合”课程体系。
学校注重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我校于2015年首创的“全国高校运动康复专业基本功大赛”辐射全国60多所院校,专业建设在全国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
专业名称: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
专业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教育学学士学位
1.学科优势/专业排名: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始办于2000年,是主要培养具有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训练等基本知识与技能,具有健全人格,能在相关领域中从事武术教学与训练、传统体育养生及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相关工作的专业人才。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是中国武术协会一级会员单位、中国武术段位制一级考评机构,是省级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江南船拳的传承基地,同时也是培养社会剑道指导员的唯一专业教学单位。目前专业排名处于全省前列。系武术队、剑道队、健身气功队、舞龙舞狮队等特色运动队,多次代表苏州大学参加亚洲、全国以及省级的各类赛事,均取得优异的成绩,得到学校和学院的高度认可。
2.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在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指引下,旨在培养以传承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弘扬传统体育文化为己任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以及良好的专业素质和文化素养的新时代大学生;具备体育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较熟练地掌握武术、传统体育养生、民族民间体育的专项技能,能胜任以武术为主干的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训练、社会指导以及健康养生等方面工作,具备传播、推广、传承、创新武术与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能力以及从事民族传统体育科学研究基本能力的社会综合性应用人才。
3.主要专业课程:
中国武术导论、中国武术史、民族传统体育概论、武术套路主修、武术散打主修、中国传统体育养生理论与实践、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课程、短兵、体育概论、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学等。
4.专业前景:
能在大中小学校、业余体校、各级体育机构、武术研究机构、社区服务中心、体育健身俱乐部、国家公务员(公、检、法)、部队等领域从事工作。
5.人才培养特色:
自创系20年来,已经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近500名的武术相关工作者,在不断地发展与总结中,系部在人才培养方面逐渐形成自己稳定的特色:
秉承党和国家“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引导学生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并以弘扬中华民族体育文化精神为己任,志在为党和国家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秉承“能打、善练、会养生”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全面掌握套路、格斗和养生三大类专业知识与技能,包括以精通“三拳、两械、一传统”作为套路类知识与技能学习的主要目标,以精通散打、短兵等项目作为格斗类知识与技能的主要学习目标,以精通八段锦、五禽戏、易筋经、六字诀作为养生类知识与技能的主要学习目标,以此作为本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
秉承“全面发展、服务国家”的教育观念,注重对学生知识、技能与实践的全面培养和发展。在专业知识学习领域,系部优良的师资,为有意愿从事武术科研的学生提供专业的理论指导、科研支持;在发展专业技能领域,学生可依据自身条件和兴趣爱好,从事套路、散打、健身气功、短兵、剑道、舞龙舞狮等项目的专业训练,通过竞赛和训练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在专业拓展实践领域,系部积极参与地方体育产业建设,能够为有意愿参与各类公共体育服务的学生推荐相关社会实践的岗位和机会。
运动训练
专业名称:运动训练
专业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教育学学士学位
1.学科优势/专业排名:
运动训练专业竞技运动成绩突出,涌现了吴静钰、唐卫芳、张华、郭丹等为代表的一批奥运冠军和世界冠军。运动训练专业在全国专业排名中最高为第三名,目前综合实力处于全国上游水平。
2.人才培养目标:
掌握体育教学一般规律和基本技能,能胜任中小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系统掌握专项运动教学、训练、竞赛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备较强的专项运动技能和运动训练指导及竞赛组织能力,能够从事专业(职业)队、业余体校、体育俱乐部及各类学校专项教学、训练、竞赛组织与管理相关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3.主要专业课程:
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心理学、运动训练学、体育竞赛学、体育概论、健康教育学、专项训练理论与实践等。
4.专业前景:
中小学校、专业(职业)队、业余体校、体育俱乐部及各类学校专项教学、训练、竞赛组织与管理相关工作岗位。
5.人才培养特色:
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从事体育运动训练、教学、科研、竞赛及体育组织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运动训练专门人才。长期以来,致力于高素质体育人才培养,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了800余名高水平体育专业人才,为我国体育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在第19届、20届江苏省运动会高校部比赛中,为苏州大学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和校长杯奖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四
就 业 方 向
掌握现代体育教育的基本理论知识、教学规律和基本教学技能,了解青少年、儿童心理特征及其发展,具备一定的体育科学研究能力,能胜任学校体育教学、体育系统科研管理;掌握体育运动组织竞赛规则和裁判方法,能胜任企事业单位群体管理、赛事组织、社会体育健身指导等。
掌握运动康复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备扎实的康复医学和人体运动科学的知识体系,能在各类康复医疗机构、科研机构和健康机构,从事运动防护、肌肉骨骼康复、慢性代谢性疾病和神经病损的康复治疗等方面工作的高水平运动康复应用型人才,并具备一定的教学与科研能力。
掌握体育学及武术运动教学、训练、竞赛和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备传播、推广、教育、传承武术与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能力;能够较好地运用体育学、教育学等相关知识从事民族传统体育方面的技术教学和训练管理工作,并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从事相关研究的科研能力。
掌握体育教学一般规律和基本技能,掌握运动训练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能胜任中小学校、业余体校、企事业等单位从事体育教学、训练、赛事组织等工作;了解国家有关运动训练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具有相关领域的从业资格和创新创业意识,能胜任体育俱乐部管理和指导、企事业单位群体组织管理、社会体育健身指导等。
五
多 彩 校 园
“学思践悟二十大,青春奋进姑苏行”红色教育
“名城名校”校园马拉松
班级风采大赛
学以致用
“惠寒·慕康”志愿服务团
校马急救组与赛后康复组
学院学子助力2023苏州马拉松
“奇点”志愿服务团队
文娱活动
冬至游园会
新生辩论赛
新生英语短剧大赛
新生舞蹈大赛
特色社团
橄榄球队
龙舟队
剑道队
六
走 进 学 院
所在校区
天赐庄校区
咨询电话0512 - 67162281
学院网址
http://tyxy.suda.edu.cn/
微信公众号
苏州大学体育学院
及时 准确 用心
新的启航
心的期待
相约苏大
书写青春丽事
奔赴别样人生
素材来源 | 苏州大学体育学院
编辑 | 刘雨欣、何萍
审核 | 丁海峰